“新清明上河圖”中,不僅有別墅廣告,還有三輪車等客、搶劫、扶摔倒老人等熱點話題場景。網絡截圖其中一個場景,在10多名“古代人”圍堵下,再現了“我爸是李剛”的場景。網絡截圖
  近日,在廣東連州國際攝影展上,一幅25米長的“新清明上河圖”經媒體報道後在網絡上走紅。作品中,“我爸是李剛”、“城管打人”、“徵爹求包養”等以社會新聞事件為原型的劇情,取代了清明上河圖原畫中汴河兩岸的北宋市井風光,在引發廣泛關註的同時也受到爭議。昨日,創作者戴翔接受新京報記者的採訪,講述了他對“新清明上河圖”的創作與思考。
  “這個創作是致敬清明上河圖”
  新京報:“新清明上河圖”的創意來源於哪兒?
  戴翔:這個還是延續我一貫的風格,是根據我關註的話題來做的。我大學的時候學過國畫,對這幅畫也有過臨摹。最重要的是,這幅作品和我的作品能夠有一個很好的結合。
  新京報:你主要關註哪些話題?
  戴翔:社會、現實、人。
  新京報:為什麼選擇清明上河圖來進行改編?
  戴翔:我剛開始是想把我所關註的社會熱點話題展現出來,然後發現清明上河圖有很多市井百態的生活,是一個很好的敘述故事的圖景框架。而且這幅畫本身也很有價值,我對這幅畫很欣賞。
  新京報:有借助清明上河圖來進行傳播的考慮嗎?
  戴翔:我是先從創作需求來出發,這是嚴肅的藝術創作。而且這個創作也算是致敬清明上河圖這幅畫。
  “我扮演了90多個角色”
  新京報:作品上的劇情是怎麼選出來的?
  戴翔:首先是看題材,這些題材里有很多是我們經歷過的。有些可能是我直接經歷的,有些可能是我間接經歷的,不管是直接經驗還是間接經驗,都是我們經歷的一部分。有了這些經驗之後,我就想拍這些東西。其中部分照片的背景是新聞照片的原型,通過這些原型進行擺拍。
  新京報:創作這幅作品耗時多久?
  戴翔:今年6月份完成的,前前後後大概有兩年半,這次是首次展出。我是在2011年底做了幾個方案,當時跟攝影批評家鮑昆有一個交流,他也很支持我。作品中有900多個人物造型。總共有100多個模特來扮演,有很多都是我的同事、朋友。我也參與其中,扮演了90多個角色,有警察、小偷、乞丐等。“我爸是李剛”場景中舉牌的就是我。
  新京報:這幅作品花費多大?
  戴翔:不算時間成本的話,賬面上的消耗是8萬多塊錢。主要是外景拍攝、道具製作的經費等,也有一些人力成本,畢竟有很多人。
  “作品里有批判也有反思”
  新京報:有人認為創作這幅圖是在抨擊社會。
  戴翔:一個作品出來後,肯定會有不同的看法。這很正常,應該給人們多面解讀的空間。我個人感覺與其說是諷刺社會,倒不如說是以推動社會進步的態度來介入現實的一種手段。作品里肯定有批判性的因素,但也提出了反思性的東西,希望對社會的良性進步有一些參與。
  新京報:你被稱為中國當代“觀念攝影”的代表人物之一,這算是一次新的探索嗎?
  戴翔:簡單來說,就是以攝影為媒介來創作。和以前的作品相比,有變化也有延續。變化的是工程和規模要複雜得多、龐大得多。不變的是關註社會、現實和人。
  新京報:這個作品在網上很火,在你意料之中嗎?
  戴翔:真沒想到。當時就是想進行一個藝術創作。至於在傳播過程中可能走到哪一步,都是無法預知的。
  新京報:拍攝過程中有沒有什麼遺憾的地方?
  戴翔:暫時還沒有。原來想過要在題材上再豐富一些,但每天都會有新的熱點出來,這是一個無休無止的過程,就把新的題材留給以後吧。
  新京報記者 賈世煜  (原標題:再現社會熱點 “新清明上河圖”走紅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e41meojr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